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 史玉东
“山寨食品”问题存在已有较长时间,尽管市场监管部门对其持续打击、各企业也长期打假维权,但此类产品依然猖獗,在城市的医院、车站周边以及乡镇、农村地区尤其突出。针对屡禁不止的“山寨食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表示,“山寨食品”的泛滥成因复杂,终结这一乱象不但要从外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而且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相关各方形成合力,彻底消除“山寨食品”的生存空间。
“山寨食品”不但与其他行业的类似违法行为一样对市场秩序、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带来破坏,而且还普遍存在生产过程不规范、包装声称成分与事实不符等问题,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史玉东表示,2018年,仅蒙牛一家企业就在全国发现了165起“山寨食品”案件,涉及74家违规企业,目前得到查处仅18家。
在史玉东看来,“山寨食品”问题屡禁不止,主要与获取暴利、处罚相对过轻、各地执法标准不一、存在地方保护、辨伪意识薄弱等因素有关。以乳制品行业的“山寨食品”为例,平均每件总成本在10-15元,而进货价则在25-35元、零售价在50元以上,利润差价高达100%。在暴利的刺激下,部分制造商和小经销商敢于铤而走险制造和销售“山寨食品”。与高昂的利润相比,制售“山寨食品”的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史玉东表示,由于食品价格普遍较低,违法违规经营额很少达到50000元以上,大多数案件的处罚金额在5000元到60000元之间。即便是“从重处罚”,这种处罚力度远远无法触及不法分子的根本利益。制假售假根源“打而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史玉东建议推动对现行《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加大对侵犯商标权、外观专利以及食品质量、虚假宣传等不法厂商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违规厂商,除给予巨额罚款处罚外,还应处以食品市场终身禁入。”由于近年来电商平台蓬勃发展,为山寨食品提供了新的生存流通空间。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全部电商平台推广相关技术方案,彻底消灭山寨食品在新渠道、新平台的生存空间。
凭借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外观,以及低廉的价格,山寨食品在农村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城乡接合部泛滥成灾。由于山寨食品大多出自小作坊,其生产环境、选用材料、生产质量等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消费者在食用后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同时,大量的山寨食品涌入市场,也给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