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是食物添加剂的二十多种作用类别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制作食物的重要材料。食用色素能够给食物着色或恢复食物的色泽,令食物变得赏心悦目,增添进食的乐趣。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对吃的食品中有食用色素感到忧心忡忡。
使用食用色素需经过安全评估
相对于合成或人工色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崇尚天然色素。据文献记载,全球有数十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其实,不论染色料用什么原料制造,只要经过安全评估,可作食物用途,并且使用量适当,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无害的。
与其他作用类别的食物添加剂一样,食用色素亦须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才能被允许用于食品添加。国际食物安全机构按照当时可供审查的毒理学资料,为每种食用色素制定适当的每日可摄入量。每日可摄入量是指估计人于一生中每天从食物或食水中摄入一种化学物质而不致对健康带来风险的分量。
事实上,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本身含有很多食用色素,例如姜黄。姜黄是姜黄根茎经过干燥后碾成的橘黄色粉末。亚洲很多食品都使用姜黄来增色,如腌制的黄萝卜、咖喱以及芥末酱等。另一种是因使胡萝卜呈现橙色而得名的β-胡萝卜素。
此外,还有一类食用色素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的,如“柠檬黄”和“日落黄”。
时至今日,食用色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常见的包括以昆虫(用雌性胭脂虫制造的胭脂虫红)和矿物(钛铁矿中的二氧化钛)制造的食用色素。
个别人对食用色素易过敏
对于食用色素会不会有致癌风险问题,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国际食物安全机构其实在评定一种食用色素可在食物中安全使用前,已就其致癌性作出评估。已确定会令人类致癌的染色料,例如主要用于纺织物、皮革和纸制品的联苯胺染色料,并未获准作食物用途。
对儿童的行为转变风险,在过去十年,食物中某些人造色素与儿童行为转变(包括过度活跃)的关联一直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争议。虽然有研究显示,单从儿童的膳食中除去这些添加剂未必就能消除上述症状,但仍有一些地区决定采取对应预防措施,如规定所出售的食物含有某些食用色素时加上特定的警告字样。
另外,海外偶尔有少数食物色素引发过敏反应的报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认为胭脂虫红(胭脂红酸)会令一些易受影响的人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鼻炎和腹泻等)。此外,美国有过敏人士曾对柠檬黄出现过敏反应。
据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