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174万吨(2835亿斤),比2018年增加293万吨(58.6亿斤),增长2.1%。
“2019年夏粮生产获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表示。
从数据看,2019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354千公顷(39531万亩),比2018年减少349千公顷(523.3万亩),下降1.3%。今年夏粮播种面积因何略减?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增长?
黄秉信告诉记者,夏粮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适当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主动增加优质高效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具体来看,2019年全国夏粮生产呈现三个“优化”:
——种植结构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其中夏收谷物播种面积23414千公顷(35120万亩),比2018年减少433千公顷(650.2万亩),下降1.8%;小麦播种面积22984千公顷(34477万亩),比2018年减少419千公顷(628.1万亩),下降1.8%。油菜籽、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
——区域布局优化,江淮赤霉病高发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等地通过休耕和轮作等措施调减冬小麦播种面积。
——品种结构优化,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019年,河南省尽管小麦总播种面积下降,但在3个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推广优质强筋、优质弱筋小麦种植,其播种面积达到1204万亩,较上年增加364万亩。
“2019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得益于单产恢复性增长,夏粮产量增加。”黄秉信指出,2019年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378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2018年增加180公斤/公顷(12.0公斤/亩),增长3.5%。分地区看,全国25个夏粮产区中有19个省(区、市)夏粮单产增加。其中,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夏粮每亩产量增加15公斤以上。
人努力,天帮忙。优化结构、科技种粮,同时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灾情相对较轻。从小麦主产区现场调研情况看,今年小麦不仅单产提高,而且品质好。
黄秉信介绍,冬小麦播种期间,麦区大部时段光照适宜,热量充足,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小麦播种集中,出苗顺利。越冬期间,麦田墒情适宜,北方麦区气温偏高,无明显冻害发生,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拔节和孕穗灌浆期,大部麦区出现有效降水,光温匹配,有利于麦穗数增加与灌浆结实。成熟收获期,大部分麦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充足,尤其在收获期没有遭受长时间的高温和持续阴雨天气,不仅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更有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看,2019年农作物受灾情况较上年同期偏轻。国家减灾委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分别为5921万亩和482万亩,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45%和56%。良好的气候条件,加上各地区防治措施及时有效,病虫害发生率普遍低于上年。(记者 张翼)
眼下,正是苏南地区水蜜桃开始上市之时。6月29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周桥村桃园居果园看到,好多大小不一、有的已接近成熟的桃子落满果园。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26日透露,预计今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今年大豆面积增加,是连续第四年恢复性增加,提升了国产大豆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