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全国啤酒行业产量1508.47万千升,下降0.24%。啤酒卖不动了吗?曾经是广州夏夜标配的啤酒,似乎已慢慢被消费者忽略。餐饮市场的啤酒还受待见吗?餐厅卖什么啤酒更卖得动?记者走访了广州多个区域的餐馆,了解啤酒市场的真实表现。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苏赞
近日,记者走访本地的餐馆发现,啤酒的“存在感”似乎没有以前强烈了。而人们在餐桌上的选择,也不再局限于啤酒类的酒精饮品。
虽然啤酒依旧被不少餐饮店摆在了餐牌的显眼位置,然而,曾经“火热”、不到10元一瓶的普通啤酒如今显得“存在感”颇为不足。一般晚上七时是龙津西路一家砂锅粥店的“高峰期”,44张桌子坐满了食客,却只点了7瓶哈尔滨啤酒以及2瓶百威啤酒。
在东华西路一家同样火爆的粤菜饭馆中,30张桌子,只有两张桌子的食客点了罐装啤酒。有街坊告诉记者,老城区的一些餐饮店虽然出品有保证,但“酒水的选择并不多,依然只有百威、青岛啤酒、珠江纯生、哈尔滨啤酒等。”
随着啤酒消费市场的升级,消费者也变得“嘴刁”。而新兴餐饮业在这方面显得更为与时俱进。记者在越秀区光明广场的一家网红餐饮店发现,其冰箱里陈列着福佳比利时白啤、科罗娜、1664、健力士,以及系列小众高端的精酿啤酒,价格均在15元以上,而精酿啤酒的价格在30元左右。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啤酒的销售量不大,但如果选择啤酒,不少消费者都会选择15元以上的品种。
记者在线上点餐平台随机调查了几个区域的热门火锅店、川菜店、湘菜店、西北菜店和粤菜馆,发现外卖购买啤酒数量有限,有的以自家酿酒为主,有的是当地的特色酒,只有一部分有几大啤酒品牌的产品。有店家称,很少有人点外卖会买普通啤酒,因为即使在家中,购买啤酒的渠道也很多。
餐饮渠道成开拓主线
业内称拓展很被动
有业内人士分析,如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导致啤酒开始出现“低端进家庭,高端进餐饮”的路径。而餐饮作为啤酒市场的主战场,根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中国中高档啤酒(价格7元及以上/L)占比已从2011年的38.4%提升至2017年的60.9%。
“啤酒有自己天然的缺点,比如客单价低而且一次性饮用数量大,和白酒、红酒的便于自带比较起来,消费者并不愿意或者不能频繁自带,另一方面是啤酒在旺销季节需要温度控制,对餐饮终端依赖性加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啤酒的拓展很被动,但啤酒品牌仍以餐饮渠道作为拓展的主线。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斌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珠江啤酒开始扩大在餐饮市场的铺货。记者了解到,主要是增加罐装产品投放,提升餐饮的产品覆盖率和占有率。“在主要食街加强、增加AB类餐饮销售点。”据了解,珠江啤酒上半年餐饮渠道开点超5万个,覆盖率提升24%。
江小白方面则称,在铺货上选择比较宽泛:“有年轻人活跃的餐饮店,我们就会考虑去进入,一般是以中档或中档以上经营水平的店。”一名天河区的张小姐告诉记者,有一次在体育西横街吃饭的时候,她发现整条食街上,几乎所有店门口都放了江小白的宣传易拉宝。“附近的一些店,甚至是只要入店消费,就会直接赠送江小白新推的无醇啤酒。”
江小白称已经进入国内70%以上的城市和区县市场。据悉,其未来目标是往铺货深度和广度两条线上展开,继续做深区域市场,继续拓展国际市场。
对于目前的市场结构,方正证券认为,啤酒市场的结构升级趋势仍不变。以青岛啤酒为例,在成本端,在玻璃瓶市场供应缺口背景下,今年其加大旧瓶回收力度,叠加麦芽采购受政策影响,成本端有一定压力,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预计今年总体可以增加利润10%左右。此外,“百威亚太作为国内第二大啤酒商,即将上市,虽然对整个啤酒板块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其良好的高端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引领行业趋势,而且还有望推动其他啤酒企业更加锐意进取。”据百威亚太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收入达到84.59亿美元,净利润率高达16.59%,盈利能力远高于国内其他啤酒公司。
不过,近日百威亚太赴中国香港IPO计划因为定价太高而夭折,随后同意按113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将其澳大利亚子公司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进行出售,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完成。巨头的策略变化,令业内人士认为啤酒行业的前景仍然存在不少变数。
业内看法
啤酒行业人士方刚曾表示,2018年开始,中国啤酒行业出现两个“拐点”,一个是精酿啤酒的“拐点”,另一个是主流啤酒的“拐点”。“我们从1980年开始算,最高的从2700多家啤酒企业发展到今天在册的460家啤酒企业,其中仍在经营的还有200家,呈现递减的趋势,只有2018年这一年是增长了。”他认为,精酿啤酒正在“落地生根年”,而主流啤酒致力于产能优化。
“啤酒行业强者恒强,强者愈强。”一名业内人士称,全国多地的啤酒节陆续开幕,估计今年的整体情况将呈现与以往不同的局面,从中也可一窥行业格局的变化。
数据显示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5月,全国啤酒行业产量1508.47万千升,下降0.24%。不过,在产量下跌的同时,销售收入675.37亿元,增长6.49%,实现利润65.58亿元,增长25.13%。
国产啤酒市场初步实现止跌企稳,国产啤酒企业也积极应对新的竞争。日前,重庆啤酒连续发布多则公告,明年起将大幅扩大乌苏啤酒委托加工数量,双方并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协议》。
8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402.5万千升,同比下降4.0%,同时进口啤酒量、价也均同比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
日前,一场以雪花MARRSGREEN为主角,极具时尚、创造力的啤酒PARTY空降北京世贸天阶,这是雪花MARRSGREEN打造的创造力空间M.SPACE。
8月21日,珠江啤酒发布中报,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35.92%;此前,青岛啤酒中报显示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21%;嘉士伯也预计中报业绩维持正增长。
在消费刺激下,中国啤酒市场不断增长,吸引着众多国际品牌纷纷进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中国啤酒进口量稳步增长,共增长638844千升。2018年1-12月中国啤酒进口量为821141千升,同比增长14.7%。
立秋过了,龙虾贵了,螃蟹爬上桌了,而啤酒自打立夏后再也没下过桌。六、七、八三个月是啤酒销量最好的时候,本报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发现啤酒的名字越来越“高大上”了,果味啤酒越来越受欢迎了,包装越来越俏了,但新问题似乎也出现了。
夏日炎炎,进入了啤酒销售的旺季,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多家线下高端超市发现,国产啤酒在此类超市中不占优,甚至出现不售卖国产啤酒的现象,其中各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也很难在超市货架上找到。
得益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国内含气苏打水进入快速扩张期,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巨头纷纷入局。7月27日,青岛啤酒宣布旗下王子海藻苏打水正式上市,这款新品是由青岛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两大国家级实验室联合研制推出的海洋大健康饮品。
酷暑季节,啤酒进入了消费旺季,行业呈现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均价增速的特点。数据显示,6月份啤酒销售量同比增长16.24%,销售均价同比提升9.74%。业内人士认为,销量增长成为推动销售额提升的主要原因。
啤酒旺季来临,精酿文化促使精酿啤酒在华快速发展,受到众多高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精酿啤酒消费场景开始从酒吧向家庭、聚会场景扩展,精酿家用化逐渐成为新趋势。在北京天丰利市场的“巨象鲜生”,记者发现,选择通过闪送将精酿啤酒送到家中饮用的用户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