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白菜供应量充足的影响,不少企业计划将冬储大白菜供应期延长十天到半个月,但不少农户却忙着把白菜收进窖里,等腊月再卖。“今年白菜丰收,供过于求,价格上不去,现在卖出去也是亏。”河北玉田蔬菜种植户焦志利说,初步计算,今年种的大白菜一亩地亏400元钱,至于存进窖里的白菜腊月能卖多少钱,“心里也没底。”
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大白菜价格出现“低谷”,地头收购价格不到两毛钱,市场批发价格也创近年新低。实际上,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大小年儿”在蔬菜价格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依据北京新发地近5年的统计数据,几乎每种单品蔬菜都上演过价格“过山车”行情。
收购价格低 菜农每亩亏数百元
11月13日,北京迎来入冬后第一轮降温。记者跟随一家企业到河北玉田抢收最后一批冬储大白菜,共13亩。菜主焦志利介绍,应该能砍收12万斤左右,“每斤批发价0.18元,我还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成本,每斤利润也就剩下0.09元,哪怕按照1亩收1万斤算,一亩地也要亏400元。”
焦志利是黄林村本地人,共租了50亩地种菜,26亩地种白菜、24亩地种辣椒,每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白菜地一年种两季,一季土豆,一季白菜。”
除了当天收割的13亩地种的是“北京3号”大白菜,另外13亩种的是“6零”和“二包尖”两个品种。“6零”卖得更便宜,在地头以批发价每斤0.1元卖出去的,刨去成本,每斤利润只剩下0.04元。
眼瞅着“北京三号”和“6零”都要亏钱,焦志利舍不得卖“二包尖”了,他种的7亩“二包尖”已全部收割,现在码在地里盖上了塑料膜,准备入窖冬储,“进腊月了再卖,能卖多少钱也不知道,兴许比地头多一些,兴许还不如在地头卖得好。”
焦志利表示,近4年大白菜行情都不太好。2016年,大白菜拉到家里存起来,最后卖每斤两毛四五,算一算还不如在地头八九分钱一斤卖了。第二年,每斤卖一毛八九,去年一斤卖两毛,后来卖到一毛四。“今年刚开春儿的时候白菜倒是涨了,那是因为窖里没菜了。下半年农民又种多了,(卖不出去)好多早菜都直接刨在地里不要了,一季白干了。”
焦志利说,这么折腾几年,大家都没积极性了,心里也很矛盾,大白菜在地里卖不上价,要不拉到家里储一冬天?但砍菜、运输都得雇人。所以有的人不管贵贱能卖就卖,有的人还想存进地窖再等等。
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介绍,玉田县大白菜主要供应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其中销售到北京市场的占30%以上。以今年的行情,玉田县大白菜菜农每亩地要赔300元到500元,“今年玉田大白菜地头收购价在每斤0.13元-0.14元,而农民种植成本在每斤0.18元左右”。
玉田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技师李长增告诉新京报记者,据统计,今年玉田16万亩大白菜的总产量约在22亿斤左右,包括居民熟悉的“北京三号”、“天津青和黄心菜”等,“今年玉田大白菜菜价走低,除了因为蔬菜市场菜价低迷外,也与张家口、山东等地区大白菜丰收且未能实现时间错峰有关,市场饱和的状态下,玉田大白菜很难卖上价。”
白菜入窖储存 近期价格略有上涨
物美集团果蔬采购负责人柳楠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冬储大白菜便宜了30%左右,对于市民来说是好事儿,但对于种植户来说,这么低的价格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来年白菜产量减少,价格有可能会涨”。
柳楠做了近十年的蔬菜采购,今年是他认为最艰难的一年,“什么菜价格都上不去,去年同期西蓝花一公斤12元,今年一公斤均价不到6元;再比如大葱,往年从来没有低于1元的时候,今年我们卖到了0.79元,成本还能持平”。
“这两天大白菜批发价每斤0.36元,刚刚涨一点儿。”北京新发地白菜批发大户王勇志说,一周前,大白菜批发价还在0.26元左右,“近期农民的白菜都入窖了,供应量减少,所以价格涨了一点。”王勇志说,之前白菜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菜农都不愿意卖,“在地头批发价每斤0.13元左右,刨去人工费,落到农民手上的不到0.1元。”
王勇志直言,这几年白菜行情一年不如一年,主要就是白菜太多了。以前白菜主产地固定在河北玉田、唐山、秦皇岛、固安,少量在河南。但这几年,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好几个蔬菜主产区,一到这个季节都种白菜,“供大于求,白菜自然卖不上价钱。”
“供大于求产生的富余产品会浪费”
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近几年,农产品价格“大小年”在蔬菜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2019年,多种单品蔬菜都在上演价格“过山车”。
举例来说,大葱目前的批发价格每公斤1.2元,近5年同期最低,去年的批发价每公斤是2.4元。
新发地“大葱单品大王”毛勇习介绍,去年山东寿光遭灾,夏天种的大葱都被淹了,河北、东北大葱的种植面积又不大,导致去年同季节大葱价格比较高,净葱每斤能卖到1.2元,毛葱也能卖到0.7元一斤。“别小看0.7元一斤,大葱亩产1万斤,高的能到1.2万斤,一亩地农民的种植成本不到2000元,这样一亩地种大葱农民能赚到七八千块钱”。
毛勇习介绍,由于去年山东大葱供应量不足,沈阳大葱、河北大葱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农户就跟风种植,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都种上了大葱,种植面积比去年多了约五分之二。今年风调雨顺,农业没有遭灾,大葱供应量偏大,价格自然上不去。
不少新发地市场商户表示,蔬菜“无灾价贱”成了普遍现象,今年蔬菜供应量比往年都好,但从夏到秋,蔬菜价格一直低迷,10月之前,菜价是近5年同期最低的,很多品种蔬菜出现“卖难”现象。进入11月,受到北京蔬菜供应地由北往南转换的影响,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上涨,但涨价之后的蔬菜价格仍处于低谷。
比如,今夏以来西芹行情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菜价格较低。有商户反映,今年秋季,山东、河南等地的西芹种植面积都比往年大,目前上市量要比往年充足,导致价格低迷。
有商户表示,蔬菜是时令产品,无法在价低时购买贮存,菜价低时,蔬菜需求量不会改变,供大于求产生的富余产品最终会浪费;蔬菜供应能力不足时,菜价暴涨还得让市民来承担。
■ 建议
农产品种植应让供求回归平衡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直言,当前的蔬菜价格陷入一个“怪圈”,即农产品丰产不一定丰收。风调雨顺时,蔬菜供应量大、菜价低迷,很多品种价格都在成本线之下,甚至还会滞销,种植者损失惨重。他认为,现阶段农民掌握的信息与市场信息不对等,种植比较盲目,什么价格高种什么。
张玉玺建议把农民组织起来,走规模化道路。“农产品种植应该让供求回归平衡,而不是千方百计提高产量,产量越高价格越便宜,农民就不挣钱。”同时,农产品一定要打品牌,品牌代表质量和种植者品德,有了好品牌以后,还要会宣传,“好山好水出好果,好果还得靠吆喝”。
毛勇习表示,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个问题,引导农民不盲目种植,同时持续种植,“不要什么赚钱种什么,也不要亏了钱就不种了,只有持续种植,有了规模化,采购商才愿意购买,才能避免农产品一多就滞销”。(记者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