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围绕玉米淀粉加工副产物——玉米黄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产业化的技术难题,历经多年攻关,形成6项关键技术,用这种玉米“下脚料”制作出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醒酒肽等系列产品;并解决了玉米粉加工性差、不易成型等难题,开发成功纯玉米粉主食、饮料、焙烤制品、玉米啤酒等全新营养食品。
该团队玉米项目首席、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员王锋博士表示,玉米是全球第一大谷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一的粮食作物,2017年全国总产量达到2.16亿吨;其营养丰富,堪称“五谷之王”,为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他介绍,2017年,国内淀粉产量272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产量为2595万吨;而玉米除了含70%淀粉,还有25%左右黄粉;后者作为淀粉加工副产物,此前主要用作饲料,产品附加值低。
实现玉米黄粉高值化利用,涉及高通量梯度洗脱定向分离玉米黄素和玉米醇溶蛋白技术、蛋白质改性技术、超高压—酶解协同处理技术、自组装凝胶成膜技术、风味掩蔽技术、双级酶解调控技术等。王锋解释,其核心就是从玉米黄粉中耦合分离到玉米黄素和蛋白质,再把获得的醇溶蛋白经过温度、压力和酶处理,改善其加工性能,制造出目标产品。制作出的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等,不溶于水和酒精,却能溶于含水酒精,其表面质地结实、有光泽、抗磨损、抗油脂等,也能高度抗微生物侵袭。按此技术路线,未来可望开发出可食用口红、可食用面膜等日化用品,改写现有化妆品普遍含重金属、甲醛等有害物的历史。(记者瞿剑)
端午节玉米价格迎来了近半个月以来的上涨态势,不过总体上来看,除了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在苦苦支撑意外,东北和南方销区的玉米价格表现并不怎么样,整个市场显示玉米流通停滞,那后市玉米价格上涨的信息来自哪里?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16日表示,2018年我国玉米库存消化进度超出预期,预计今年临储玉米将继续保持较快的消化节奏,这一轮的玉米去库存有望进入尾声。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近两年,随着粮价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东北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去库存力度空前。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近两年,随着粮价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东北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去库存力度空前。
截至9月13日2018年度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投放国产玉米17212万吨,成-交7689万吨,成-交率44%。上周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量、成-交价格进一步上升,由于我国主产区新季玉米还未批量上市,用粮企业库存偏紧拉动拍卖成-交量回升,陈玉米价格稳中上涨,持粮成本继续抬升。
河南省气象局秋收秋种气象发布会上消息显示,预计河南省大部地区夏玉米收获期较常年提前,豫北地区略偏晚,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大部早于去年,接近常年,各地应分类管理、适时收获。
河南省气象局秋收秋种气象发布会上消息显示,预计河南省大部地区夏玉米收获期较常年提前,豫北地区略偏晚,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大部早于去年,接近常年,各地应分类管理、适时收获。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对目前贸易商应该如何运作来进行一些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2016/2017年度开始,随着我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国内玉米库销比见顶回落,玉米价格也于去年四季度触底反弹。
自2016/2017年度开始,随着我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国内玉米库销比见顶回落,玉米价格也于去年四季度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