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畔
在超市的货架上,我们会发现,有的牛奶只能保存5天,有的却可以保存6个月,一些进口牛奶甚至可保存一年。不少消费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牛奶中添加了大量防腐剂。保质期长短是否和牛奶中添加防腐剂有关?为此,特邀河南农业大学王小鹏博士为大家解答。
纯牛奶禁止添加防腐剂
王小鹏表示,食物之所以会变质腐败,是微生物滋生直接导致的结果。所以若能做到杀灭微生物或将食物密封隔绝外部空气中的微生物,那么食物的保质期就会延长。如果两个要求都能做到,食物超长时间保存根本不是问题,所以高温灭菌的食物是不需要加防腐剂的。市面上销售的长保质期的牛奶多为灭菌乳,均采用超高温灭菌处理,现有技术条件下不用添加防腐剂均可实现长期保存。既无添加的必要,同时国家标准GB2760规定,纯牛奶不能添加防腐剂。
杀菌方式和包装方式
影响牛奶保质期长短
牛奶之所以存在不同的保质期,是由杀菌方式和包装方式决定的,与防腐剂没有关系。此外,灌装环境整洁程度、灌装车间的空气净化等级也影响着乳制品的保质期。
杀菌主要有两种方式:巴氏杀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技术(UHT)。巴氏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60℃~85℃),就可以杀死致病菌,并保存牛奶中的风味物质,是一种损失较少的热杀菌消毒法。采用这种杀菌方法的牛奶保质期通常只有几天,需要冷链运输,冷藏保存。有的乳品企业会将灭菌温度提高,采用密封性更好的复合包装,将保质期延长到30天,这种产品还可以常温保存。
超高温灭菌技术是把牛奶瞬间加热到135℃~150℃,持续2~6秒,几乎能灭掉全部细菌,这类牛奶保质期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而且可以常温储存。根据牛奶的品质、加工处理的温度和包装方式,不同厂家会设定不同的保质期,从6个月到12个月不等。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近期通报40批次不合格食品,标称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晨光鲜牛奶”因菌落总数超标上榜。2020年1月1日,晨光乳业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不合格产品主要系零售终端脱冷导致。
在人类不断进化的漫长历史中,牛奶始终都是伴随着我们的食物,时至今日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饮奶7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00公斤。
最近,“乳制品摄入越多,死亡风险可能越高”的说法在网上流传,让很多人疑虑重重,这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原文是“乳类食物摄入和男女两性死亡风险的关联性”。
有关牛奶的各种禁忌,简直是禁忌界的“典范”。牛奶和水果不能一起吃,牛奶和鸡蛋不能一起吃,牛奶和豆浆不能一起吃,牛奶不能加红糖,牛奶不能加蜂蜜,肾结石不能喝牛奶,贫血不能喝牛奶,甚至说牛奶属于阴寒之物,女人不能喝,中国人不能喝……
不久前,德国牛奶公司与福德赛兰公司宣布,因个别乳产品被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决定在全德范围内召回所有脂肪含量为1.5%的1升装低脂牛奶。
德国媒体11日报道,德国两家乳品企业因产品被检出病菌,决定从11日起在全国召回问题牛奶。
德国媒体11日报道,德国两家乳品企业因产品被检出病菌,决定从11日起在全国召回问题牛奶。
近期,两办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等专项行动。
8月28日,蒙牛乳业(2319.HK)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公告。据中报披露,2019年上半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398.57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20.769亿元,同比增长33%。
7月19日,光明乳业与冠生园两大老字号品牌宣布联合推出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终于将那句口口相传的俗语“七颗大白兔等于以一杯牛奶”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