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13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预计,今年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仍将较为充足,粮食产量将持平略增。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农业生产稳健增长,农产品消费升级加快。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其中玉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消费旺盛,库存消化进度超出预期,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大豆产量增加,进口量有所下降,大豆及豆油、豆粕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继续重视和加强对农业与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预计粮食产量将持平略增,价格保持稳定。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国产大豆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作物供需基本保持稳定,品种结构有所调整。报告预计2019年蔬菜种植面积为2000万公顷,较2018年略有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采用了大量前沿研究方法,评估各种政策或外界冲击对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谷物、油籽、畜产品、水产品等17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2019年至2020年的供求发展趋势。(完)
据商务部网站1日消息,据商务部监测,上周(3月23日至29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
前段时间中国物价大幅上涨之势正在缓和。中国商务部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9日至1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2%,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下降1%,降幅与3月2日至8日期间相比进一步扩大。
生产环节直接决定着果蔬、米面油、肉禽蛋等主副食品的供应。目前,各地正在加紧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而对于那些正面临外国贸易救济调查的出口企业来说,疫情将给案件调查取证和裁决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甚至不利影响。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如何妥善应对贸易救济案件?如何有效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
2月1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专家认为,基层政府设卡、封路等机械性的执行,“一刀切”的工作是目前的症结所在,建议基层人员加强对疫情的认识,科学防治,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恢复提供服务。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三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信息,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继续稳定向好,抽检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4大类产品87个品种130项参数10841个样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3%(按照2018年同口径统计,总体合格率为9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问题背后的原因既有农产品自身的问题,也有传统电商先天性不足的问题,在十年粗放性红利之后,电商瓶颈日益凸显。而在后电商时代,未来将是多种零售模式共存,共同破解农产品销售困境。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0月7日至1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3.9%,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1%。
针对当前农产品供应热点问题,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较为充裕,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南菜北运、黔货出山、跨境海鲜……记者近日在湖北、贵州、广西等地采访时发现,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还需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标准、精准“补短”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