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粮油 > 正文

如何破解农产品上行的五大难题?

2019年05月15日08:58  来源:农民日报

5034

  农产品上行有几个比较大的难题,除了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也要靠商业创新来寻找破解之道。

  难题一:中国农业小规模、分散化,怎么对接大市场?

  与美国的标准化、工业化的农业不同,中国的农业生产绝大多数还是分散的小规模耕作。美国的农庄特别大,一望无际,完全工业化运作。但中国的农业人口比例还很大,土地相对分散,标准化程度偏低,不同的果园区别显著,成熟的时间也不一致,这种非标准化的状态与工业化运营脱轨,即使使用额工业化的方式来运作,流通和分发的效率很低。

  对农民来说,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一直是中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根本挑战。类似情况下,日韩采取了综合农协模式来做农产品上行。综合农协以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为基本成员,以乡镇为覆盖地域,以互助合作为基础,为农户会员提供购销、信用、加工、商业、农技推广、文化教育与福利事业等多类型综合服务的基层农民组织。综合农协不是一般社团法领域的私法人,而是由特别法规定的法定机构和公法人社团。

  即便是日韩模式的综合农协,也可能会成为一种利益团体,如果缺乏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和监督,也可能损害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中国目前没有综合农协,专业合作社功能也还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格局下,“电商平台+新农人”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新农人”既懂电商,也懂农产品,能对接分散的小农户,是非常重要的推动者。

  同时,传统电商平台也需要创新。农产品的成熟期短,要迅速卖出去,就需要迅速集纳海量订单,通过集纳消费端的多,来对接供给端的多。方式之一,是用社交裂变的方式,迅速聚量。消费者在上面发现一个好东西,跟人分享,之后大伙儿一起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在这种新的交互模式下,广大消费者长时间的零散需求,被归集起来,几个人同一天买同样的东西,这会产生巨大的需求量,分别对接上一个个园子的果树。

  难题二:非传统、小众农产品,如何触达最广大的消费者?

  传统模式下,不论是线下市场还是以搜索场景为主导的电商,本质都是“人找货”,比如没醋了买瓶醋,过节网购新衣服。这种模式,是检索消费者已掌握的商品信息库,是考验消费者自身的商品“知识储备”。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很难被激发。

  怎么有效激发潜在需求,让各种小众农产品自动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拼多多的交互方式是让“货找人”,通过分布式AI发掘可能存在的消费需求,再通过社交裂变的方式代替广告和市场教育过程,将口碑传播的时间极限压缩。像云南的雪莲果、广西的百香果这些非传统优质水果,就是这样主动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推动北上广消费者形成了新的风潮。很多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购买了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潜在需求被有效挖掘和满足,促进了消费升级。

  难题三:如何缩短流通链条,大幅降低成本,同时让消费者和农民都受益?

  农民到消费者之间,传统线下错综复杂的分销流通结构,大大增加了农产品损耗,缩短了保质期。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镇居民餐桌,要经历农民—农产品经纪人—大型批发商—商超供应商—大型超市、便利店—消费者等多个层级。一是周转环节多,农产品的保鲜度低;二是从产地到餐桌,层层加价,有的达30%以上,农民没有增收,市民没有买到便宜的农产品;三是经过层层流转,农产品损耗很大,把劳动成果变成无效消耗,造成很大社会浪费。在这种传统结构下,农民经常被迫提早收获农产品,或用化学品处理以延长保质期。消费者不仅要支付高价,还只能获得较差的产品。

  新一代的电商,需要架构一套新的零售体系,探索新的生产与需求关系,要致力于进一步精简中间环节,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资源的无谓损耗,形成让利供需两端的空间。比如,原本只做物流的邮政国企,如果也直接做电商,就能继续缩短中间环节。邮政终端网点多,有信息和收获的组织优势,渭南邮政的相关实践也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难题四:如何熨平农产品供需波动,保障农民“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在整个农业周期中,“种什么,能销售多少以及能卖多少钱”,都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现象层出不穷,供销信息非常不对称,市场波动很大。农民往往损失惨重,农产品大量滞销屡见不鲜。

  农产品种植的理想状态,是消费者需求持续、稳定、长期、可控,只有这样,才能让成本最大化摊薄,有可控的种植生产。“双十一”预购,本质上也是售卖需求的确定性,消费者用确定的需求,来换取厂家的折扣。新一代电商要将这样的可控性常态化。通过模式创新及相应大数据分析,“将资本主义倒过来”,此前,商家是将确定的农产品卖给消费者,现在,消费者是将确定的需求卖给农民,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种植生产与流通的效率,形成让利空间。

  反过来看,由于存在这样的让利空间,新一代电商平台上的价格普遍很低,只有产地直发才能承受这样的价格。这就必须和中国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深度捆绑。需求越多,信息越完备,农产品上行越多,让利空间越多。

  难题五:怎么做到精准扶贫和助农?

  首先,是以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在极致精简供应链的基础上,新一代电商要完成零售业最大的变革,大规模实现以需定产,将需求前置化。随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需求侧大数据持续丰富,新一代电商要系统地对农产品需求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预测,指导农民进行生产,令订单农业的实践持续深入。

  订单农业模式,也是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关键。随着新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的崛起,未来的农产品消费会趋于个性化、定制化,“人以群分”的逻辑下,通过快速聚集同质需求、推动定制化生产的能力,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要定向精准采购。怎么做到这一点?比如,在公益游戏“多多果园”里,用户通过社交、互动的游戏方式种植虚拟果树,果树一旦成熟,多多果园就会免费给用户送出真实的水果。据了解,这些水果就是定向采购,可以非常精准。而且,用户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自动成为了扶贫工作的一份子,他们的每一株虚拟果树成熟,都意味着在遥远的另一端,有果农实现了增收。


文章关键词:农产品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黄瓜降价超9%

    据商务部网站1日消息,据商务部监测,上周(3月23日至29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

  • 中国食用农产品价格连降两周

    前段时间中国物价大幅上涨之势正在缓和。中国商务部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9日至1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2%,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下降1%,降幅与3月2日至8日期间相比进一步扩大。

  • 农产品供得上 百姓餐桌有保障

    生产环节直接决定着果蔬、米面油、肉禽蛋等主副食品的供应。目前,各地正在加紧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

  • 疫情之下如何应对农产品贸易救济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而对于那些正面临外国贸易救济调查的出口企业来说,疫情将给案件调查取证和裁决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甚至不利影响。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如何妥善应对贸易救济案件?如何有效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

  • 疫情下鲜活农产品的滞销之困

    2月1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专家认为,基层政府设卡、封路等机械性的执行,“一刀切”的工作是目前的症结所在,建议基层人员加强对疫情的认识,科学防治,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恢复提供服务。

  • 三季度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7.3%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三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信息,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继续稳定向好,抽检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4大类产品87个品种130项参数10841个样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3%(按照2018年同口径统计,总体合格率为9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 新零售平台发力欲破解农产品困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问题背后的原因既有农产品自身的问题,也有传统电商先天性不足的问题,在十年粗放性红利之后,电商瓶颈日益凸显。而在后电商时代,未来将是多种零售模式共存,共同破解农产品销售困境。

  • 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 生产资料价格略有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0月7日至1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3.9%,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1%。

  • 价格涨跌互现 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三问

    针对当前农产品供应热点问题,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较为充裕,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 农产品“鲜”行 冷链物流还需环环相扣——湖北

    南菜北运、黔货出山、跨境海鲜……记者近日在湖北、贵州、广西等地采访时发现,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还需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标准、精准“补短”等方面发力。

慢新闻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