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发帖称,因目睹某品牌鲜生门店将当天卖不完的食物“大规模丢弃”的场面,她的母亲“受到了近年来最大的心灵震撼”。
鲜生门店“大规模丢弃”临期食品的举动,让不少人感到心疼。可是,食品安全无小事,为了食品最佳品尝体验和新鲜品质,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健康和安全,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能够理解。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食物被下架丢弃是“浪费资源”,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种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
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是对临期食品处置方式、处置时间节点的争议与“论战”。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城市的某些大品牌商超在处理临期食品时,是先打折销售(保质期内),卖不掉的再销毁处理。这样的处理思路似乎更能让人接受。比对之下,报道中这家品牌生鲜门店的处置方式是有一定改善空间的,至少单一销毁方式可以转为较长时间的多元处置方式。
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出台相应的免责措施,厘清风险责任和食品安全界限,鼓励商家让临期食品有更好的归宿,作出更有价值的安排。同时,商超企业应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各类食品的潜在消费群体预先分析研判,力争实现供销两旺、产销平衡,减少和力避食品滞销情况发生。此外,企业还应多利用现代保鲜技术手段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总之,临期食品处置应努力找到维护食品安全和减少浪费的“最大公约数”。
日前,一则《临期商品倒进垃圾桶也不送人,盒马鲜生被批浪费》的新闻在网上流传,蔬菜肉类、甜品饮料一批批被无情扔进垃圾桶里,只因它们临近保质期。对此,盒马在回应中称,过期商品确实有安全问题,比如河蟹死掉后会释放毒素,蛋白质加热也无法彻底消灭细菌,贪小便宜吃掉也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让企业头痛的经营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有业内人士认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盘活企业库存,减少食品浪费
如何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让企业头痛的经营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有业内人士认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盘活企业库存,减少食品浪费
以两成价格买到原价过百元的进口儿童牛奶;市场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欧洲进口红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部分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被卖出了“白菜价”,让消费者大呼划算。
原价150元的进口儿童牛奶,30元一箱;市场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欧洲进口红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部分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被卖出了“白菜价”。
市场价169元一箱的进口品牌矿泉水,99元能买2箱;进口的东南亚产白咖啡30元3盒;来自欧洲的面包干价格9.9元一箱……周末的傍晚,位于北京西单商业街的一家进口食品店里很是热闹。
标价90元的法国进口黑巧克力实售39元,澳洲奶酪薯片买一发三,泰国椰汁饮料半价促销……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生意火爆。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临期不同于过期,实际上是处于即将到达保质期之前的临界期。
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临期不同于过期,实际上是处于即将到达保质期之前的临界期。剩余日期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为购买者留出一定的享用时间,加上价格相对便宜,这些临期食品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天猫超市里每盒16.6元的泰国椰子水10元3盒,网上售价25元一包的德国进口巧克力威化饼干10元2包,原价6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10元5瓶……这些平时售价不菲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价”出售。如今,这样的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