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名71岁的老人匆匆被推进急诊室。他已连续两天发烧,左手掌出现了3.5厘米×4.5厘米的出血性大疱,前臂也出现了红斑肿胀,甚至有些发黑。疼痛非常剧烈。
医生紧急给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并从出血性大疱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创伤弧菌,这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尽管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但皮肤病变还是发展成了深部坏死性溃疡,他的左前臂也被迫截肢。
为何老人会遭此不幸?起因是发病前12个小时内,这位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人刚刚享受了一顿生海鲜。而这“正中”创伤弧菌“下怀”。
国庆黄金周期间,恰逢蟹肥虾美之时。专家提醒,想趁假日饱餐海鲜的朋友必须警惕创伤弧菌这个“蒙面杀手”。创伤弧菌的分布和习性如何?哪些人易感染创伤弧菌?如何在饱餐海鲜的同时避免踩雷?
处理或食用海鲜都可能感染
创伤弧菌是一种致病菌,像幽灵一般游荡在江河入海口、微咸的池塘、浅水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之中。与陆地菌种不同,创伤弧菌具有噬盐、高钠、噬温、乏氧、寡营养等特点,喜欢藏匿在鱼、虾、贝类等海鲜中,伺机而动。
“当海水温度超过20℃时,创伤弧菌繁殖十分活跃,贝类海产品的创伤弧菌携带量达到最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夏秋季是创伤弧菌感染高发期。
最早见诸报道的创伤弧菌感染病例发生于1970年,一个叫罗兰德的人发现创伤弧菌感染导致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此后,在美国、丹麦、西班牙、以色列及我国台湾、浙江温州等一些沿海地区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
创伤弧菌以致病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而赫赫有名。通常,创伤弧菌在两种情境下发起进攻。一是人们食用携带创伤弧菌的鱼、虾、贝类等海鲜,据统计,在无伤口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中,90%是因为食用了携带创伤弧菌的生牡蛎;二是原本就有的伤口接触到海水或海鲜,或在处理海鲜时被扎出伤口而导致感染。
“无论是处理海鲜还是食用海鲜,都有可能染上创伤弧菌。”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张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感染创伤弧菌后会有哪些症状?据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阮赞林介绍,食用海鲜时感染创伤弧菌的潜伏期大约是12小时至4天,患者会发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烧或打冷颤,下肢皮肤会感觉疼痛,接着就是红疹、水泡的发生和溃烂,最严重是休克甚至死亡。若是从伤口感染创伤弧菌的话,在12小时之内,皮肤开始出现红、肿和水泡现象,最后成为坏死性筋膜炎。
“据统计,创伤弧菌伤口感染的病死率在20%左右,在感染创伤弧菌后发展为脓毒症的人群中,病死率可以高达50%左右。”李侗曾提到,创伤弧菌感染后重症和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很高,有数据显示,95%的海产品相关死亡由创伤弧菌引起。
免疫力低者感染可能性增加80倍
“免疫力低下的人更易受创伤弧菌的攻击且造成的危害更大,患有艾滋病、糖尿病、肝损伤、酒精性肝硬变、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和慢性疾病等人群尤其要警惕这种细菌。”张田表示。
创伤弧菌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细菌,因感染途径不同,引起的疾病可能有所不同。李侗曾告诉记者,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而引起急性胃肠炎,感染者通常会到消化科门诊、肠道门诊和急诊就诊。经皮肤感染创伤弧菌,皮肤主要表现是局部红肿疼痛、出现大疱疹,此类感染者会到外科门诊或者医院急诊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尤其是牡蛎)后,可发生侵袭性败血症。据资料统计,创伤弧菌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中发生血液感染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80倍,感染者可能因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经消化道感染和经皮肤感染创伤弧菌都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这样的患者病情危重,通常会到急诊就诊。
医生提醒,患者伴有高热、昏迷、意识不清等休克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感染科或急诊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在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病原学相关检查后,医生会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四环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有组织坏死和感染性休克风险,外科医生可能会紧急进行伤口的清创甚至截肢手术。感染后重症病例的病情发展很迅速,大多数在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了挽救生命,医生有时候不得不给患者感染的肢体进行截肢处理,因为一旦犹豫,可能就会失去生命。”李侗曾表示。
如果有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在使用抗生素基础上医生会安排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可能需要抢救治疗和器官替代治疗,例如肾透析、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并非不治之症但预防很重要
有人担心创伤弧菌感染容易漏诊误诊。
对此,李侗曾解释道,食用海鲜导致的肠道感染和普通食物中毒难以区别,确诊需要等待粪便微生物培养,而创伤弧菌的检测需要特殊培养基,普通培养阳性率低,所以容易漏诊误诊。“不过消化道感染一般症状轻,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恢复顺利。”
相对来说,皮肤感染一般很少漏诊误诊,因为该病的皮肤表现为大疱性的蜂窝织炎和组织坏死。但如果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就容易和气性坏疽混淆,和其他细菌感染(例如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容易混淆。
“创伤弧菌感染漏诊误诊往往是因为患者未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或患者入院时已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意识不清,医生可能无法准确获知患者接触过什么。”李侗曾说。
专家提醒道,最近吃过生海鲜,特别是生牡蛎,或接触海水后发生伤口感染,都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病情考虑是否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如果从患者的粪便、伤口或血液中发现弧菌,就可以确定感染。
总体来看,如果患者有海水海鲜接触史,而医生对创伤弧菌又有所了解,一般不容易漏诊误诊。“由于沿海地区创伤弧菌感染发生率高,医生一般有所了解;内陆地区该病少见,有些医生不了解该病可能漏诊,所以,在夏秋高发季节应做好宣传。”李侗曾说。
李侗曾表示,创伤弧菌感染并非不治之症,如果在症状开始出现时及时使用四环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两周左右即可恢复。“预后差的是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如果到医院时已进入休克,那么即使及时接受治疗病死率仍然超过30%。”
为防止创伤弧菌感染,要彻底煮熟海鲜;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生海鲜;处理生海鲜时戴防护手套,小心被割伤。如皮肤出现发红、肿胀和疼痛等感染症状,及时咨询医生。张田提醒道:“高危人群夏秋季到海边旅游、食用海产品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如150元蟹券,大闸蟹采购成本仅50元,有的人历时两年都未能成功提货;有的经销商一边高价卖券一边打折收券,即使一只螃蟹都没卖出,也能收益颇丰。
进入9、10月份,江苏、上海等地螃蟹纷纷开捕上市,大闸蟹也顺势接力小龙虾成为最受欢迎的金秋食物。吃货们吃蟹热情高涨,但价格没有水涨船高。
要想解决大闸蟹礼券乱象问题,必须要从礼券这个源头开始,将销售的礼券纳入到信用管理范畴,建立统一、规范、符合标准的大闸蟹礼券。
要想解决大闸蟹礼券乱象问题,必须要从礼券这个源头开始,将销售的礼券纳入到信用管理范畴,建立统一、规范、符合标准的大闸蟹礼券。
9月23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湖。蟹农透露,阳澄湖养殖水面从3.2万亩缩减到1.6万亩,今年10只装4两公蟹和3两母蟹价格在800元,预计上浮10%。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阳澄湖以外产区的大闸蟹崛起,电商平台不单单锁定阳澄湖蟹,固城湖、太湖区域的大闸蟹同样受追捧,大闸蟹产区之间的竞争已经引燃。
由于今年中秋节较往年早了半个月左右,以往都赶在中秋节前开捕的阳澄湖大闸蟹今年赶不上“中秋档期”了。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定于9月23日开捕,能赶上国庆档期。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抽检肉制品、饼干、豆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等7类食品2402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2385批次、不合格样品1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
金秋品蟹正当时,但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管是作为阳澄湖大闸蟹产地的苏州,还是作为消费市场之一的北京,多家水产市场、商超、专卖店甚至大闸蟹协会理事单位,涉及将兴化蟹、高淳蟹贴牌,当做阳澄湖大闸蟹售卖。
外地蟹贴标阳澄湖大闸蟹价翻十倍;日售几万斤,仅几百斤正品;年仅3亿元的阳澄湖大闸蟹,被卖出300亿。而背后的功劳归功阳澄湖“贴标蟹”,使得市场上99%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无疑让人遗憾,更让人愤懑。
报载,未到开湖捕蟹之际,阳澄湖及周边区域,大到身为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的大企业,小到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声称自产自销的农家乐,甚至承包了蟹塘的蟹农,都参与到了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利益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