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8日报道,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与俄罗斯宇航员携手,成功在太空中培育出人造肉。这是迄今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
在这个概念验证实验中,“亚力夫农场”公司与合作伙伴“3D生物打印解决方案”公司、“肉源技术”公司和“无鳍食品”公司合作,在国际空间站培育出了肉类。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平均高度约为250英里。
为了制造出这种人造牛排,“亚力夫农场”公司设计了一种方法,模仿母牛体内的组织再生过程。该公司先在地球上将母牛的细胞收集起来,然后再将它们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在国际空间站执勤的俄罗斯宇航员随后在微重力条件下使用3D生物打印机,利用细胞制造出了小规模肌肉组织。
该公司称,这一最新实验表明,这种细胞培养过程可以使用最少的资源来生产食物,将来可能被用于在长期的太空任务中生产食物,对在地球上培育人造肉也具有借鉴意义。
“亚力夫农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迪迪尔·图比亚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太空中,我们可没有10000或15000升的水来生产1公斤(2.2磅)牛肉。这项联合实验标志着我们朝实现最终愿景——在确保子孙后代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护我们的资源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前沿研究是可持续食品生产方法的重要指标,可持续食品生产方法不会加剧土地浪费、水浪费和环境污染,有望养活不断快速增长的人口——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
最近的科学研究认为,传统畜牧业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减少肉类和奶制品消耗是个人减少碳足迹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全球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长,实验室培育的肉类被认为是减轻动物养殖业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潜在方法。
2018年12月,“亚力夫农场”公司就曾宣布,已在实验室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块具有类肌肉质地的牛排。不过他们当时也承认,这块牛排的味道还需要改进。(记者刘霞)
28日,某洋快餐企业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地开启“植培”鸡块试吃活动。4月中旬以来,另外几家国际连锁餐饮企业也纷纷围绕“人造肉”推出试吃产品。
以往被认为“不健康”的快餐打起健康牌,从“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的角度打造概念,加紧 “人造肉”“植物肉”等概念食品在国内市场布局。4月23日午后,人造肉板块集体走强,双塔食品、京粮控股相继涨停,丰乐种业、大康农业涨逾9%,来伊份、北大荒、维维股份等多股走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粮食安全。在此背景下,“人造肉”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人造肉”到底是什么肉?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人造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给出答案。
又一上市公司宣布进军人造肉领域。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宝生物”)日前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设立“人造肉产品研究开发室”,开展以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的“人造肉”产品研究与开发。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多位权威专家分别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减盐减油减糖”等2019年食品行业年度“十大热词”进行了科学解读。
“植物肉”热度尚未消退,“细胞培养肉”已陆续问世。日前,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诞生,而全球已有约30家公司投入到该领域的研发,美国“细胞培养虾肉”预计将在两年内上市。
最近一段时间,人造肉发展趋势备受市场关注,这背后有特定社会背景。起先是由于欧美国家素食主义浪潮兴起,植物蛋白肉食品大受消费者欢迎。
近日,深交所的一封监管关注函已经下发给中小板公司金字火腿,直指公司拉高股价以配合实控人套现。伴随人造肉概念兴起,做了27年火腿的金字火腿实控人施延军嗅出商机,迅速切入人造肉领域。
10月16日,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植物肉新品发布会”。新品上市前,这家公司股价连连上涨。此前,已有其他食品企业发售“人造肉”产品。业内人士称,与“人造肉”相关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
有人说:“太好了,现在肉价这么贵,人造的能便宜点吧?”也有人说:“人造肉这么高科技,会比真肉健康还不长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