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等大健康政策、人均收入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社会整体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近日举行的“2019中国营养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表示,随着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政策的落地,保健食品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行业内优胜劣汰,诚信自律、管理规范的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中国保健食品国际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2018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在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表示,随着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的明显改善,未来营养食品产业将在膳食结构个性化、营养组分模块化、营养代谢评价靶向化等方向上着力突破。
作为此次会议的特邀嘉宾,美国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迈哈迈特·奥兹博士长期专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著有多本原创出版物、专著及医学教科书籍。他痴迷于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并曾专赴中国录制节目向全球介绍中医奥秘、太极拳以及全民健身文化。
在奥兹博士看来,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很多宝贵财富,中医药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西方医疗保健往往会忽略预防的重要性,而“治未病”恰恰是中医文化的一大精髓。当前,美国医学界对于中医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美国公众也在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案。因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对于各国的营养保健产业发展而言都是有所助益的。
2019年8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保健食品警示用语标注,便于消费者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按照《指南》要求,保健食品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要有20%明显区域以黑体字标准警示用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7日在官网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为打击保健食品行业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健康,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一次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0月17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前者涉及保健食品上市后监管,后者涉及市场准入。
为了让保健食品不是药物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明确规定,自明年1月起,在产品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设置警示区,明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同时警示区面积不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前者涉及保健食品上市后监管,后者涉及市场准入。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
祛痘养颜促睡眠,解酒护肝排烟毒……随着养生保健成为时尚,保健食品行业乱象层出。百姓如何正确理性消费保健食品?如何为保健食品“管住、管活、管优”提供制度保障?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