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保健品,不少人会将其与老年人联系起来。然而,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商品,随着年轻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购买保健品的主力军。调查显示,80%的90后不敢看自己的体检报告,也说明了年轻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而昂贵的面膜、各类营养保健品和护眼仪等保健仪器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从消费者对于养生的搜索量来看,90后对养生的偏好度明显上升。在营养保健品的购买者中,90后占比达到25.01%;一直在吃保健品的90后高达21.9%。为什么年轻人特别是90后对保健品情有独钟?正确养生方法又是什么呢?
养生为何“年轻化”?一方面90后面对工作、竞争、发展、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常常惧怕自己业务能力不足,惧怕自己被时代淘汰,当加班熬夜成了常态,人的幸福指数却直线下降。为了缓解压力调养身体,90后的目光便聚焦在各种健康养生网红产品上,尽管效果不明显,但最起码能有点心理安慰。
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90后危机感也比其他群体要更强。从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90后总人数为1.88亿人,占总人口的14.1%。在2017年,1999年的最后一批90后已经成年,并且大多数步入了职场,随着90后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工作、生活的重担,他们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而且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由此产生的抗衰老消费需求也就更多。
在年轻人购买的保健品中,褪黑素、生发素、营养素等占了较大比例,分别对应着过劳、脱发、失眠等亚健康问题。相关保健品的热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对养生的重视、对自身健康的焦虑。同时,一些青年人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而是把健康寄托在保健品上,一边熬夜撸串喝酒,一边吃着价格昂贵的保健品。
那么熬夜、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透支,真的能通过吃保健品弥补吗?郑州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晴表示,保健品不能替代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要指望靠吃保健品补回健康,而且保健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群,有些保健品甚至没什么作用,只是宣传的噱头而已。正确的养生绝不是靠吃保健品能得到的,保健品具有食物的特性,营养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它终究只是一种辅助健康的产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坚持科学的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保证。
春天当然不止吃韭菜。春季万物生发,人体肝内蓄积已久的内热发散出来,导致肝气升。广州人讲究因时而食,春天是肝旺之时,故而中医常建议食用通肝疏肝气的食材,以达到养肝的目的。春天里不少蔬菜都有护肝功能,多食用既能促进肠道消化,又能保肝。
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养生是根据人在自然界中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的各种方法所进行的强身健体的自我活动,是人类保养生命的一种主观行为。
今年双十一,保健品销量跻身排行榜第一。“吃最贵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是当下不少人的通病,这些人把保健品当成了养生良药。
现在已进入冬季,喝上一杯暖暖的茶是不少人的休闲享受。的确,喝茶养生,是中国人千年来的传统。与各式各样的饮料相比,喝茶不仅能帮助人体补充水分,其中还含有像茶多酚、茶多糖、儿茶素、锌、硒、铜、锰、铬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微信好友里的保健品代购,可以看出它一直在推荐购买助眠的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而消费者不是容易“上当”的中老年,反倒是90后成为购买主力军。
“一盅两件”是广州人的生活写照,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方式。饮茶吃点心通常按点心卡上盖章的“圆点”埋单,大点、小点、特点、精点等,人们看“点”下单。
运动步数为零,吃饭靠外卖,通宵达旦打游戏……不少学生足不出户,开启暑假“宅”模式。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少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往往选择服用各类养生保健品,以换回健康与玩乐、工作的平衡。这种现象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