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参与人数超千万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答题结果显示,多数答题者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食品安全误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误区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误区一:甘蔗芯发红,吃了也没啥
结果显示,超过51%的答题者对霉变甘蔗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专家指出,如储运不当,甘蔗在一定温度下容易产生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一般表现为甘蔗肉芯发红。毒素一旦进入人体会被迅速吸收,引起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救治不及时,中毒者会因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误区二:自制药酒放心喝,常饮能养生
近40%的答题者认为家庭自制药酒可以放心饮用。
部分地区人群在自制药酒时,经常添加乌头、附子等中草药。专家指出,这些草药中含有乌头碱,是一种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剧毒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四肢麻木,重则死亡。
误区三:形状普通的野蘑菇,就是安全的
每年我国因误食毒蘑菇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堪称头号杀手。很多人仅从外观来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其实,蘑菇毒性与颜色、外观、形状毫无关联,很多毒性很强的蘑菇看起来平淡无奇。归根结底,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去研究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不如就记住一条:不吃。
误区四:土榨油最绿色,能放心食用
统计显示,73%的答题者对土法榨油存在认知误区。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传统土法榨油,现榨现卖,以新鲜和原料自选为卖点,看似更有营养和安全保障,其实恰恰相反。首先是原料,很多原料看似新鲜,但像微小霉变带来的黄曲霉毒素风险,单凭肉眼并不容易识别。其次是工艺,土榨油制作要进行高温处理,易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长期食用致癌物超标的土榨油危害巨大。
据介绍,此次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在支付宝“答答星球”、微信“食安查竞赛”小程序上线,开赛仅7天,就吸引1200万人参赛。
目前省内食品经营单位已经复工,但当前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五一”节日期间要注意食品安全,谨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4月3日,河南省政府食安办、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2020年春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对复工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河南省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将于近期有序开学,开学后师生就餐如何安排、就餐环节疫情如何防控、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成了当下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超市,记者在挑选一盒牛肉时犯了难:有的包装盒上贴着红色标签,有的贴着绿色标签,还有的贴着“味道最好级”“标准级”“低价级”等标签。不仅是牛肉,超市里很多食品都贴有类似标签。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2019刚刚过去一周,上一年度,都发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和营养相关的大事?有关舌尖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年终总结都在这儿了,赶快查收吧。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只吃蔬菜水果就能减肥;聪明的孩子都吃素……”这些都是近一年被传得较为广泛的所谓的“秘方”。其实,都不靠谱。
年货是年味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各种各样的年货堆积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心中的故乡。距离2020年春节还有20天?你家的年货准备好了吗?每年年货节,应该是食品商家一年最繁忙的阶段。作为国民坚果炒货品牌洽洽,在今年的年货节上也备受关注。
“明年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量实现每千人4批次”,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26日在京开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出明年市场监管工作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