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跨界”治理很有必要
徐建辉
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18年8月起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监督活动。专项活动中,检察机关聚焦农贸市场及校园周边食品、网络餐饮、饮用水、保健食品药品以及速冻食品行业安全等五大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据《法制日报》报道,近6万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被下线。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项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十分关键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各方共同发力齐抓共管才能见成效。众所周知,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部门,此次集中“亮剑”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所闻不多。不过,食品安全方面有《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开展监督也属正常履职,况且检察机关还负有公益诉讼之责,食品安全涉及公益民生,就此问题介入干预当然合情合理。
检察机关的食品安全公益监督不仅正当合理,而且卓有成效。一直备受诟病的网络餐饮无证经营、卫生脏乱差这一突出问题,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这一年来各大平台就下线了近6万家经营户。原来检察机关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大数据高科技手段。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开发并运用全国首个网络订餐违法线索监测系统,发现两万余条违法线索,将问题店铺全部移交网络订餐平台予以即时下线处理。
据了解,在发现相关违法问题后,检察机关就会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对第三方平台和网络餐饮商家的监督检查,及时预防、发现和治理相关食品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如果说检察机关监督食品安全问题是司法“跨界”的话,那么这种“跨界”监督实质上正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一环。
河南省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将于近期有序开学,开学后师生就餐如何安排、就餐环节疫情如何防控、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成了当下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超市,记者在挑选一盒牛肉时犯了难:有的包装盒上贴着红色标签,有的贴着绿色标签,还有的贴着“味道最好级”“标准级”“低价级”等标签。不仅是牛肉,超市里很多食品都贴有类似标签。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2019刚刚过去一周,上一年度,都发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和营养相关的大事?有关舌尖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年终总结都在这儿了,赶快查收吧。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只吃蔬菜水果就能减肥;聪明的孩子都吃素……”这些都是近一年被传得较为广泛的所谓的“秘方”。其实,都不靠谱。
年货是年味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各种各样的年货堆积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心中的故乡。距离2020年春节还有20天?你家的年货准备好了吗?每年年货节,应该是食品商家一年最繁忙的阶段。作为国民坚果炒货品牌洽洽,在今年的年货节上也备受关注。
“明年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量实现每千人4批次”,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26日在京开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出明年市场监管工作新目标。
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正受到生物污染和化学物污染的威胁。
元旦、春节“两节”将至,农贸市场最先进入节日氛围。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将检测阵线前移,广泛在辖区大型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快检,让食品安全指数与消费者亲密接触。
12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
12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有哪些新要求?将带来哪些改变?《条例》施行首日,中国市场监管报社在北京举办会议,对《条例》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